中華藝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單次式體驗活動
將民間工藝及古代的遊戲與運動帶到學校,
讓同學可以親身感受,快樂地認識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數千年的智慧與藝術,而中華藝墟正是韋氏學堂為學校和社區設計的一個充滿趣味與 教育意義的活動平台。我們將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與古代遊戲結合,設置了一系列充滿互動性的體驗式攤位,讓學生、家長和老師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深入探索中華文化的精髓。
中華藝墟的特色
1. 動手體驗傳統手工藝,增強參與感
中華藝墟的活動以「親身參與」為核心,無論是傳統工藝製作還是古代遊戲挑戰,參與者都能夠在實際操作中感受中華文化的細膩與趣味。例如,學生可以用巧手製作剪紙、麵粉公仔或中國結,從手工的細節中體會傳統工藝的美感與文化內涵。
2. 多元主題,適合各年齡層
中華藝墟的傳統手工藝工作坊設計靈活多樣,涵蓋了民間工藝類別與古代遊戲體驗兩大板塊。從幼稚園到中學,甚至是親子家庭,我們的活動都能根據參與者的需求量身定制,確保每一位參加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體驗內容。例如,小朋友可以嘗試簡單有趣的風車製作,而高年級學生則可以挑戰更有難度的活字印刷或傳統弓射箭。
3. 寓教於樂,讓中華文化教育變得有趣
在每一個體驗攤位,我們都設有專業的導師或指導員,他們會為參與者講解每項工藝或遊戲背後的歷史意義與文化故事。例如,在糖畫攤位上,學生可以了解糖畫技法的來源以及它在中國節慶文化中的象徵意義;在蹴鞠體驗中,參與者能認識到這項古代足球運動如何成為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一部分。這種「學中玩、玩中學」的模式,幫助學生將課堂知識與文化實踐相結合,深化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知。
4. 靈活配置,適合不同規模活動
中華藝墟的策劃活動形式靈活,無論是學校的學校活動日、文化主題日,還是社區的親子文化活動,我們都能根據場地規模和時間安排進行定制化策劃。每個攤位都可以獨立運作,也可以結合成一場綜合性的文化體驗教育活動,為不同的活動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文化教育與娛樂並重的設計理念
韋氏學堂設計中華藝墟的初衷,不僅僅是為了讓參與者欣賞傳統文化,更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動手參與與互動,親身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些體驗活動特別適合:
-
學校活動香港:為學生打造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化日或課外活動,結合校本課程設計,將中華文化融入校園生活;
-
親子文化活動:讓家庭成員在共同參與中增進感情,同時一同學習中華文化;
-
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幫助老師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背景,為課堂教學提供靈感;
-
社區或企業活動:用作大型活動的一部分,讓更多人接觸並愛上中華文化。
中華藝墟的價值
中華藝墟不僅是一次文化體驗教育,更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參與者不僅能夠學到實用的手工技巧,還能通過與導師的交流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不僅是觀眾,也是文化的傳承者與實踐者。
這種充滿趣味的活動策劃模式,幫助學校與社區實現了教育與文化推廣的雙重目標。同時,中華藝墟活動的靈活性與趣味性,也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讓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在校園和社區中不斷延續。
中華藝墟活動概覽
以下是部分可供選擇的單次式體驗活動,根據場地與人數需求靈活配置:




剪紙
民間工藝類別 |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幼稚園、小、中及親子
-
每人5分鐘體驗剪紙樂趣同時間可以5-6位一起進行
-
2小時製作數量30-40個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彩虹書法
民間工藝類別 |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小、中及親子
-
師父即場製作
-
2小時製作數量30-40個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糖畫
民間工藝類別
-
師父即場製作
-
2小時製作數量40-50個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中國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我們可以透過剪、繪畫、折疊等技巧製作出各種不同的圖案、讓我們一起探索多樣化的剪紙作品。
又可稱為龍鳳書法,是一項極受歡迎的民間工藝。
彩虹書法是字中有畫,畫中有字。
每個字裡均有多個吉祥圖案藏在裡面,而每個吉祥圖案都有其特別意思。
糖畫是中國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工藝,以自製的糖液繪畫出精緻的圖案。
其製作高程難度十分高。
由時間的掌控、煮糖的火候、把作品從雲石上拿起的技巧,每一樣都必需恰到好處。




麵粉公仔
民間工藝類別 |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幼稚園、小、中及親子
-
師父即場製作麵粉公仔
-
2小時製作數量30-40個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麵粉公仔又稱麵塑,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
而它的主要原料是麵粉和糯米粉,再添加顏料而成。




中國結
民間工藝類別
-
師父即場製作
-
2小時製作數量30-40個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中國古人的智慧及藝術修養都可以從中國結藝中反映出來。
盤長結、吉祥結千變萬化,每一個結都有其獨特的意思。
課堂將以簡單的方法教授如何製作繩結,讓大家能輕鬆學會。



中式手部彩繪
民間工藝類別
-
彩繪師即場為同學繪製簡單中式圖案
-
每位小朋友約5分鐘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中國傳統紋樣,指的是歷代沿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藝術風格的圖案。
主源自於原始社會的彩陶圖案,已有6000-7000年的歷史。
可分為原始社會圖案、古典圖案、民間與民俗圖案、少數民族圖案。
而在活動中彩繪師會為同學繪製簡單的中式圖案。


揮春製作
民間工藝類別|體驗式攤位
-
適合小、中及親子
-
2小時製作數量60-70個
-
同一時段可有6-8同學嘗試
-
師父即場製作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剪影
民間工藝類別
-
師父即場製作
-
2小時製作數量30-40個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揮春是一種在農曆新年常見的裝飾物,人們把祝賀說話寫在紅紙上,並把紅紙貼在牆壁和大門之上,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師傅可寫上大家的祝賀說話在揮春上。
剪影是一種將人事物用單色描繪,凸顯輪廓的藝術圖像。剪影紙藝,或直稱剪影,是剪紙藝術的一種,用剪刀將單色紙剪出人、動植物,表現出輪廓,呈現剪影藝術。


叮叮糖
民間工藝類別
-
師父即場製作
-
2小時製作數量50-60份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叮叮糖是中國廣東的一種傳統糖果。
叮叮糖本身為一大塊帶有芝麻和薑味的麥芽糖,質地堅硬。
製作時候,首先需要把麥芽糖煮熔,加入其他材料後,不斷攪拌。當未完全凝固前,放在鐵枝拉成糖膠。
最後把條狀糖膠綑綁成盤狀,再等候冷卻變硬。
當售賣時要用工具敲碎。




雞旦仔
民間工藝類別
-
2小時製作數量80-120份 ,每份4-6粒
-
師父即場製作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雞蛋仔是一種香港街頭小食,特點是其中一面內部呈中空及脆口,另一面則呈現蛋糕及柔軟口感,並散發蛋香。



糯米糍
民間工藝類別
-
2小時製作數量40-50個
-
師父即場製作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糯米糍又稱為狀元糍,是一種流行於華南以及香港的小食。
製法主要是將糯米粉、砂糖混合製成粉團(有時會加入椰漿),再選擇是否包入餡料,然後蒸熟,放涼後可以選擇沾上椰絲或木薯粉即可製成。


風車
民間工藝類別
-
2小時製作數量30-40個
-
師父即場製作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風車一般代表轉好運,貨如輪轉,流年暢旺的意思。
很多人在農曆年時拿一個回家,取其好意。


砵仔糕
民間工藝類別
-
2小時製作數量50-60份
-
師父即場製作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砵仔糕是一種傳統粵式糕點。
傳統的砵仔糕以黃糖、粘米粉等造成後,放在一個瓦製的小砵內蒸熟;吃的時候才把砵仔糕從小砵倒出來,以竹籤穿起來吃。
有的砵仔糕加入紅豆;亦有砵仔糕以白砂糖製造,因而是白色的。
剛蒸好的砵仔糕,口感暖、滑、香、綿。


糖蔥餅
民間工藝類別
-
每小時製作數量50份 (獨立包裝)
-
師父即場製作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龍鬚糖
民間工藝類別
-
2小時製作數量100-150粒
-
師父即場製作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糖蔥餅是糖蔥與白麵皮的結合,糖蔥是把麥芽糖煮熔,再如同整理麵團般反覆多次拉扯,做成形似蔥白的中空狀白色長條。
糖蔥餅的外皮使用類似春卷的白麵皮,售賣時就在白麵皮上,加入糖蔥、灑入椰絲及芝麻等配料,再捲起成為糖蔥餅。
相傳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帝皇發現了一款以上千條從麥芽糖抽煉出來的纖幼銀絲精製而成的美食。御廚會以其精巧手藝於御花園表演整套造糖的過程,並供皇室貴族即席享用。直到現在,龍鬚糖成為了香港其中一款國際知名的小吃。


書法體驗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小、中及親子
-
每人5分鐘體驗剪紙樂趣
-
同時間可以5-6位一起進行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書法是書寫文字的方法,一種書寫的藝術。
它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文化,是表現漢字形體美韻的生活藝術。
學生亦可在活動中體驗書寫書法的不同技巧。


麥芽糖餅
民間工藝類別
-
每小時製作數量50份
-
師父即場製作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飛機欖
民間工藝類別
-
一名扮演者及200包飛機欖(每包2粒)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飛機欖是把橄欖用鹽及甘草等藥材醃製而成,甘草味濃,酸中帶甜,不容易變壞。
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甘草欖的流動小販斜背着欖型的容器,在民居街上沿途賣。
因當時的唐樓高度有限,只得數層,買家從陽台扔錢給街上的小販,之後小販則扔給買家甘草欖,訓練有素,如放紙飛機,所以有飛機欖的別稱。
麥芽糖夾餅先以竹籤放入盛有麥芽糖的容器,再挑起並旋轉竹籤使麥芽糖圍繞起來,最後把兩塊餅乾或特製煎餅夾在麥芽糖上。




香包
民間工藝類別 |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幼稚園、小、中及親子
-
師父即場製作
-
2小時製作數量60-80個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投壺體驗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幼稚園、小、中及親子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扇面書法
民間工藝類別 |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小、中及親子
-
師父即場製作
-
2小時製作數量50-60個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香包是一種盛載香料的袋。在農曆五月進入暑季,在古代有「毒月」之稱。
當時的醫藥衛生不發達,一遇暑熱,毒蟲、細菌繁殖快速,容易傳染疾病。
因此婦人會製作一個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小孩掛著以防毒蟲侵擾。
一起製作屬於自己的香包。
投壺,是眾人輪流將箭桿投拋至酒壺內的遊戲,乃古中國自春秋時代到清末時流行於漢民族的遊戲。
學生可體驗傳統的投壺活動。
中國書法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一種藝術。
紙扇亦是中國文化裡一個標誌。
一些高規格活動都喜歡以扇面書法作為紀念品,既有觀賞性、亦具有實用性,並充分展現我們中華文化,極受外國朋友歡迎。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舞獅體驗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幼稚園、小、中及親子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蹴鞠體驗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幼稚園、小、中及親子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舞龍體驗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小、中及親子
-
小朋友可以嘗試舞龍的感覺及拍照留念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舞獅是一種中國民間傳統表演藝術,常見於節日、神誕、 婚嫁、慶典、開光或喪禮等場合。
學生亦可在活動中體驗帶上小獅頭學習舞獅表演的各種技巧。
蹴鞠,即是「踢球」,「蹴」有用腳蹴、蹋、踢的意義,「鞠」最早係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
學生可體驗傳統的蹴鞠活動。
舞龍,俗稱舞龍燈,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舞龍既是向龍致敬,也是向上天祈禱,漢朝時人們舞龍求雨,龍舞既有禮儀性質,又是娛樂節目。
學生亦可在活動中體驗舞動龍頭學習舞龍表演的各種技巧。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捶丸體驗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幼稚園、小、中及親子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臉譜體驗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幼稚園親子、小、中及親子
-
每人10分鐘體驗繪畫中國臉譜
-
同時間可5-6位一起進行
-
每個攤位包50-60份空白臉譜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木射體驗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幼稚園、小、中及親子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捶」即擊打,「丸」即小球。
捶丸,即是中國古代以球杖擊球入穴的一種運動項目。
學生可體驗傳統的捶丸活動。
臉譜,中國特色的其中一個代表性標誌。
而臉譜的作用突出顏色預示性,遠觀便能知道人物角色性格、年齡、命運等,俗稱「遠看顏色近看花」。
而學生則可在活動上繪畫自己喜歡的臉譜。
十五柱球為古代一種集體室內球類運動,與現代的保齡球類似。
產生及興盛於唐代,以球當箭,以木柱為靶,所以又稱作「木射」。
學生可體驗傳統的木射十五柱的活動。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斗空竹體驗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小、中及親子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虹橋原理體驗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小、中及親子
-
同時間可以2位一起進行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華服試穿體驗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小、中及親子
-
包括15-20 件華服到場安排試穿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斗空竹為一種中國傳統玩具,發源於北京一帶。
空竹是一個底面圓形、側面雙凹的木質物體。
斗空竹是用一根兩端有把手的繩抖動轉動或拋起空竹。
學生可體驗傳統的斗空竹活動。
虹橋是一種中國獨有的造橋技巧,因外型很像彩虹而得名。
而其最大的特點是不用橋柱,不需要釘子,而是以較短的木材組成,縱橫相互交叉而成。
同學可在活動中體驗虹橋是如何組成,從而領略到古建築的原理。
華服是指具有中國風格或中式元素的一種服裝概念,亦可指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
屆時,有不同款式的華服,供同學試穿,讓更多學生體驗中華文化的美麗。




書法書簽
民間工藝類
-
每人5分鐘體驗剪紙樂趣同時間可以5-6位一起進行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中國書法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一種藝術。
紙扇亦是中國文化裡一個標誌。
既有觀賞性、亦具有實用性,並充分展現我們中華文化,極受外國朋友歡迎。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活字印刷體驗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小、中及親子
-
同時間可以2位一起進行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手織草蜢
民間工藝類別
-
師父即場製作
-
2小時製作數量30-40個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動的木刻字、金屬或膠泥字塊,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複使用的雕版印刷。
在活動中同學可以運用活字印刷術作印刷體驗。
手織草蜢以新鮮乾草,白手織出一隻又一隻栩栩如生的草蜢,是古時民間的一種娛樂。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孔明鎖體驗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小、中及親子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孔明鎖,是種一種三軸組合的積木,是中國古代民族傳統的土木建築固定結合器,也是廣泛流傳於中國民間的智性玩具。
學生亦可在活動中體驗組合孔明鎖。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Describe your image
傳統弓體驗
體驗式攤位
-
適合小、中及親子
-
1位導師每次負責1位學生
-
每次三箭需時約1分鐘
*時間及人數可因應學校要求而作出調整
傳統弓是一項古老的發明,由木、角及腱三部分組成。
在活動中同學可以經師傅講解如何使用中華傳統弓。